做到大腦極度開放,“痛苦 + 反思 = 進步”《原則:生活和工作》

為什麼人要有原則?
原則是基本真理,是一切決定的評斷基礎,能夠在一次次的情況下應用,幫助我們實現目標。
沒有原則,我們會被名為「被迫反應」的反應綁架,被迫對個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做出個別反應,它會驅動我們體內的生物程式「戰、逃、呆滯」三種反應,無法得出良好的結果。
擁有一套有效的原則,能讓我們改變行為,做出有用的行動決策。

本書圍繞在三大部分,作者歷程、生活原則以及工作原則
作者歷程闡述了作者的事業經歷,以回顧的方式闡述作者這五十年來的經歷及決定。
生活原則主張保持頭腦極度開放,隨時接納新事物,不要墨守成規、畫地自限。
工作原則囊括了如何打造良好的文化,診斷問題時要探究根源並解決問題。

作者經歷

時間就像一條河流,載著我們順流而下,遇到現實,需要決策,但我們無法停留,也無法迴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
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然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會使自己一蹶不振,造成很大的痛苦。會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但這不一定是失敗,除非自己放棄了。

作者經歷章節中,決大部分記錄了作者多年來的工作經歷,其中內容的實質意義稍嫌不足,但卻導出了後續的生活原則以及工作原則。
潛移默化中,逐步的歸納出自己的處事原則,並隨時加以測試,最後將這些原則系統化。
透過這種做法,不斷的讓自己的原則、大腦進化,且找到與自己的觀點不同且最聰明的人,嘗試理解他們的推理,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他人的想法。
考察影響你的那些事物的規律,從而理解其背後的因果關係,並學習有效應對這些事物的原則。

生活原則

生活原則篇章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即保持頭腦開放,由於沒有人能客觀地看待自己,所以在評斷事物時,要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固守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否則會導致我們無法了解真實情況。

擁抱現實,應對現實

現實是很殘酷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若要獲得力量,則必須努力突破極限,但這過程是很痛苦的,畢竟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

夢想 + 現實 + 決心 = 成功的生活
痛苦 + 反思 = 進步

學習的過程避免不了痛苦,但若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痛苦,痛苦反而能成為踏腳石。
經歷痛苦時,不是逃避、躲避它,而是要能反思它,這能使我們快速地學習和進化。
在不擅長的領域請教擅長的人,這是一個無論如何都應該培養的技能,因為這將幫助我們避免做錯事。
人無法客觀看待自身,所以我們需要依賴其他人的意見,如果頭腦足夠開放,足夠有決心,幾乎可以實現任何願望。

實現人生願望的五步流程

  1. 明確的目標
  2. 找出問題
  3. 診斷問題
  4. 規劃方案
  5. 執行方案

明確的目標
在訂立目標時,儘管我們能夠處理許多事物,但我們不可能得到想要的所有東西,所以首要條件是排列出目標的優先順序。

找出問題
導致問題的某個原因,並不是問題本身,要準確的找到問題所在,並處理它。

診斷問題
再決定怎麼處理問題之前,先確認問題是什麼,區分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往往比較表面,如同導火線一般,通常是導致問題的行動。
根本原因則是更深層的原因,只解決直接原因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必須消除根本原因才能一勞永逸。

規劃方案
訂立、規劃方案前,先回顧過往的經歷,將方案設想成電影劇本,逐步的落實到具體任務與預計時間軸。

執行方案
說得再多,規劃得再好,若不執行也無濟於事。
在執行方案期間,建立清晰的衡量標準,確保方案的執行沒有偏差。

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如同《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中所提到的,人有許多思維盲點,在考慮事情時往往會傾向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物。
認識我們自己的思維盲點,在解決問題前,預先誠懇地相信也許自己並不知道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比起我們“知道的東西”,能不能處理“不知道的東西”更為重要。
在判斷事情前,從其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合理評估另一種觀點的價值,才能有效地尋找出最好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得出的最好答案
在辯護自己的觀點時,假如許多可信的人都指出這個觀點的錯誤,那麼就要跳出思維盲點,認知到也許自己真的做錯了,且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為自己辯護。

理解人與人大不相同

每個人的大腦都不同,使我們體驗現實的方式千差萬別,導致任何人在單一體驗本質上都是存在扭曲的。我們必須認知、承認這一點,並理解自己的大腦。
意識與潛意識在不斷鬥爭,潛意識的情緒與有意識的理性思考,往往是最常發生爭鬥的地方。
透過習慣的養成,有意識地去訓練自己潛意識的情緒,讓我們能夠實現“較高層次的自我”,反之,“較低層次的自我”會阻礙前者的實現。
左腦思維:擅長線性分析,注重邏輯推理,分析能力強。
右腦思維:擅長綜觀大局,富有想像力。

團隊傾向的五種類型

  1. 創造者:善於提出新想法、概念,喜歡非結構化、抽象的活動
  2. 推進者:善於傳遞想法並推進,喜歡人際關係,管理各種人的因素
  3. 改進者:善於分析計畫尋找缺陷,以客觀、符合邏輯的方式改進計畫,喜歡系統性的工作方式
  4. 貫徹者:善於關注細節和結果,確保重要的工作得到執行以實現目標
  5. 變通者:善於調整自身,從各種視角看待問題,是其他四種類型的結合

學習如何有效決策

在做決策時,必須先瞭解再決定,透過對事實背後的因果機制及宏觀理解,根據這些知識來確定行動計畫。
完成計畫後,要反覆權衡不同的可能性,綜合權衡直接結果、後續結果與在後續結果。
在做任何決定時,無論這件事物成功的機率已經有多高,提高成功的機率始終有價值。
清楚什麼不該投入,與清楚什麼值得投入一樣重要。

工作原則

相信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

在工作場合中,往往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需要營造出這種氛圍:當有異議時,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事情始末並得出結論,千萬不可緘默不語。
要批評討論事物就當面提出,不要在背地裡議論他人。
在極度透明的原則下,為確保獲得信息的員工要有保密的認知,必須負起妥善保管訊息的責任。

允許犯錯,但不容忍一錯再錯

錯誤是事物演變過程中在自然也不過的部分,不需糾結在一時的成敗,要放眼於目標的達成。
經歷錯誤後,更能有效的進行反思,讓自己持續進步。
每個人都是相當主觀的存在,主觀的批評、主觀的意識形態,導致人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所以需要讓員工明白,哪些錯誤是可以接受的,哪些錯誤是無法容忍的,幫助員工、同事認知到事情的嚴重程度,輔助他們了解錯誤本身。

求取共識並堅持

衝突對建立人際關係相當重要,因為人們正式用衝突來檢驗各自的原則是否一致,以及是否能解決彼此的分歧。
將分歧擺上檯面,區分出哪些屬於純粹的抱怨,哪些是有助於改善工作的訴求。
必須認識到共識是雙向的責任,實質意義大於形式,在求取共識時,要保持開放心態,且可以運用兩分鐘法則避免持續打斷別人。

做決策時要從觀點的可信度出發

許多人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陷入自我的思考迴圈中。
此時,要關注可信度最高且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人,盡量理解其推理過程。
若自己無法成功完成某事,就不要想著去指導別人該如何完成。

知道如何超越分歧

對於重大的分歧不要不聞不問,處理分歧時,可以選擇投票表決,或提交上級裁定,千萬不可讓事情停在分歧點沒有結論。
做出決定後,每個人都需要服從,即使結論與個人的想法不同。

用人不當的代價高昂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業能力,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事。
人一般不會隨歲月有太大的變化,利用系統性思維和科學方法招娉人才。
要想著如何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怎樣切蛋糕才能讓自己獲得最大的一塊。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要想著怎樣留住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