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知的麻煩不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這位籃球員的手感也太火了,根本是受到籃球之神的眷顧!
BUY 3 GET 2 FREE 是買三送二,3 AL 2 ÖDE 一定也是同樣意思!
這家餐廳大排長龍,一定超好吃!

人類天生厭惡隨機的事物,想建立各種模式,從中尋覓規律、發現意義,從而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這本書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六大認知謬誤,能夠幫助你繞開理性陷阱、排除雜訊,讓你真正活在理性的大數據時代。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訊的錯誤解讀
過度推論:不完整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預設立場:模糊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程度的過度高估


無中生有

隨機資訊往往隱含著許多訊息,人類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部分,並忽略自己不願意相信的部分。
書中引用籃球員在球場上的手感為例,對費城七六人隊在 1980 年的投籃紀錄進行數據分析,得到「球員每次投球的命中率與先前表現無關」的結論。既然球與球之間的進球機率並沒有明顯關聯,那麼為何人類仍舊相信手感發燙這種說法呢?原因是人類天生對機率存有誤解,常常抱持著先入為主的看法,無法正確地解讀眼前的現象。

群聚錯覺 Clustering Illusion

人類天生傾向低估錢幣連續擲出正面或反面的機率。
隨機產生的排列結果看似並不隨機,反而像是有許多相同結果連續出現,使人們難以照時接受。
透過簡單的小程式,隨機產生 0 或 1,執行一百萬次後,連續產生相同數字 10 次以上的次數會有近 1000 次。

代表性判斷

人類傾向觀察各種現象的相似之處,找出明顯甚至浮泛的特點,當作日後判斷的依據。
代表性判斷在生活中確實可靠管用,像是圖書館的書籍排列都有一定的排列順序,但過度套用卻會適得起反。

迴歸效應 Regression

如果一個變數到達極值,對應的變數通常較靠近平均值。
在古代中,發生大規模死亡時,長老、祭司會提出獻祭活人的方式來平息上帝的怒火,待獻祭活人的儀式結束,就能夠讓死亡率下降。
而現代中,一個常出車禍的路口,往往會舉行法會來超度亡靈,當法會舉行後意外的發生率似乎就有改善的情況。
在考試中,滿分的考生出現時,人們會更加關注考生的下一次表現,但通常會得到考生成績退步的結論。
這些思考方式不在於觀察錯誤,而是在於解讀錯誤,又稱為迴歸謬誤 Regression Fallacy。


過度推論

人類始終留意正面而輕忽反面,常常只看了片面資料就下結論,形成錯誤認知。
在評估政策的效力之際會碰到一個大難題,那就是無從得知如果不實行政策會是什麼情況。
驗證認知或假設時,我們常常蒐集特定資訊,找出肯定的例子,而忽略了否定的例子。

無法順利生育的夫妻,在領養小孩後就順利的產下屬於自己的後代,有人說是因為領養小孩後壓力減緩,反而讓生育順利進行。這種說法相當常見,但卻忽略了真實的資料分析,排除了沒有領養也無法順利生育沒有領養但順利生育以及有領養還是無法生育三種狀況。

自我應驗預言

是指由內心預期引起實際結果。
換言之,當你覺得其他人對你不友善時,心中會對其他人產生一種預設立場,從而導致其他人確實對你不友善。

表面應驗預言

依照內心預期來徹底改變對方,或限制其反應,導致對方幾乎無法推翻你的預測。
換言之,當你覺得其他人對你不友善時,對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從而導致其他人完全無法扭轉錯誤印象,以至於你真的覺得其他人就是不友善。


預設立場

預設立場會左右我們對新資訊的解讀方向,往往會只看到自己喜歡的事證,做出自己偏好的判斷。
前面提到的代表性判斷就是被預設立場影響的一種案例。

美國超市中常常能看到買三送二的標籤 BUY 3 GET 2 FREE
土耳其超市則可以看到相似的標籤 3 AL 2 ÖDE

筆者在前一陣子的土耳其旅行中,看到這個標籤時,立刻帶入過往的經驗,認為 3 AL 2 ÖDE 也是買三送二的意思,但與店員跟路人再三確認後,才得知 3 AL 2 ÖDE 其實是買二送一。

模糊資訊

人們在碰到完全模糊難辨的資訊,通常直接套上預設立場。
黑色在許多文化中都代表者邪惡或死亡,因此產生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在球隊比賽中穿著黑色球衣的隊伍,常常會給人蠻橫、粗魯的第一印象,裁判的判決也的確較容易有偏頗。

非模糊資訊

同一份資料,透過不同人解讀,往往會因成見的不同而產生的結果。
人類經過智能演化,普遍喜歡理性連貫的思維,因此不願只是忽視矛盾訊息,反而會小心翼翼的妥善「處理」,設法自圓其說。
在支持死刑與反對死刑的實驗當中,兩派的受試者都沒有單純忽視反面資料,而是絞盡腦汁設法批評,在這種預設立場強烈的前提之下,無論提出多少反面資料,支持死刑與反對死刑的受試者都依然堅持原有想法。


期盼眼光

一般人往往自認客觀,絕少認為自己的某個想法毫無根據,純屬盲信。
做研究報告或實驗時,會選擇詢問可能支持自己的對象,獲得想聽得見解。
由於個人偏好的影響,我們會不斷蒐集例證,消除模糊空間,最終得到自己喜歡的結論。


以訛傳訛

小艾伯特實驗是心理學史上的一個知名研究,傳達者為了讓研究結論更加生動並充滿記憶點,經過多次傳達後,在偏誤效應的影響下,最終形成了與原始結論大相逕庭的版本。
人們在轉述一則故事時會選擇「強化」或「弱化」一些片段,使故事內容更加生動,但也因此造成訊息的扭曲,使得資訊轉述的次數越多,就越不可信。
如同許多孩童失蹤案例,多數報導並未指出,失蹤孩童多半是被雙親中較疏遠的一方帶走,而不是被陌生的歹徒綁架。


認同想像

我們常高估別人跟自己想法一致的程度,常常忽略忽略別人或許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錯誤共識效應指高估他人跟自己具有相同認知與喜好的程度,此效應並不是認為多數人跟自己想法一致,而是在預估某個想法的普遍程度時會受個人認知影響。
對於支持自己論點的資訊,我們會對其另眼相看,而對反對自己論點的資訊嗤之以鼻,結果容易認為自己的論點正確可靠,且符合大眾認知。
我們多半不肯直言異議,也就無法妥善檢驗各種認知,無法讓真理越辯越明,反倒過度認為大家與自己所見略同,變得更加堅持己見,即使違背邏輯或經驗仍往往執迷不悟。


不實認知

對「另類」療法的不實認知

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許多種醫療偏方,即使沒有任何科學根據,許多人仍舊相信療法有效,但事實並非如此。

人類往往低估身體的自癒能力,在尋求醫療的疾病中,約莫有一半屬於「自限性」病症,亦即可以靠身體自癒,無須服藥治療。
由於身體的自癒能力極佳,即使療法本身無效,許多病患仍覺得治療管用。

而「非自限性」病症也會造成一般人對療效的錯誤認知。由於迴歸效應使然,即使治療完全無效,症狀也往往會谷底好轉。

對人際策略的不實認知

自我設障,指設法替自己的表現找理由,藉此左右別人的看法。
真實自我設障,設置真實可見的障礙,害自己確實不容易成功,但也因此有藉口替失敗開脫。
假造自我設障,宣稱自己面臨不利條件,在事前或事後替失敗找藉口。

對超感官知覺的不實認知

劣等研究再多也毫無用處,依然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狀況。
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超自然現象,念力、通靈、透視、預測…等都是相當常見的超感官知覺,但至今為止仍然沒有任何單一實驗,或只任何單一實驗的一系列實驗,可以當作這些超感官現象的鐵證。


結語

越是覺得自己理性,越容易陷入錯誤認知的泥沼中。
若想成為真正理性客觀的人,一大關鍵在於懂得如何解讀世事,如何適時質疑,如何徹底驗證想法。
驗證想法時,則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蒐集並分析資訊,切記不要透過片面資料來取得自己想得到的結論。

0%